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古代诗歌: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七年级教案设计)(集锦3篇)

去冒险岛抓小狗

【简介】感谢网友“去冒险岛抓小狗”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代诗歌: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古代诗歌: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七年级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三首诗词的思想内容。

2、反复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中的“美点”。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朗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间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首古代诗歌就具有这样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阅读主场

(一)阅读《木兰诗》

1、学生诵读课文,提醒诵读中应注意的某些字的读音。

2、讲述诗歌内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归纳诗歌内容。

⑴代父从军,征途思亲。   ⑵艰苦征战,十年凯旋。

⑶辞官回乡,亲人团聚。   ⑷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3、分别阅读

⑴阅读第一部分,讨论(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①在第一段中,木兰平日的织布声不再听到,而只听到她的声声叹息,这异乎寻常的情景是因为什么呢?在第二段中,通过问答,点明了什么情节?

原因是年老的父亲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事情重大,矛盾又突出,因而她下定决心,要代父从军。

…… 此处隐藏1934字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其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收词572首。

古代诗词三首·重点分析

一、“乐府”与“乐府诗”

“乐府”原来是中国古代掌管音乐的国家机关的名称。早在秦朝时,国家就已经设置了乐府。收集歌辞是“乐府”的任务之一,因此,“乐府诗”里保存了很多民间歌谣。后来将乐府采集的诗辞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乐府也由原来的国家机关名称变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

二、诗歌简析

《木兰诗》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工整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观刈麦》一诗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这首诗将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写事与写心完美统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这首词不受词阕的限制,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所写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从这一对照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