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论语》读书心得500字精选(精选9篇)

魔都小颗草

【简介】感谢网友“魔都小颗草”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500字精选(共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论语读书心得500字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录,主要内容是孔子教育弟子怎样做一名君子。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之别,并非是有没有知识,而是有没有高尚的品德、是否爱好学习,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知识和道德并非是同步的。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涵盖全社会;知识在旧社会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有知识未必道德就高尚。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要具备“礼”和“仁”。《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提法有几十种,但“礼”和“仁”是君子的最高标准,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要成为一名君子,就要学习。《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统计,《论语》全书有64个“学”字。可见孔子对学习的重视。孔子对于“学”有精辟的见解,我觉得有下列几层意思:

…… 此处隐藏9465字 ……

孔子评价学生子贱时说:君子就是子贱这样的人,如果有人认为鲁国没有一个君子,如果子贱不是君子,那还有什么人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呢?

我从这句话语中了解到,孔子对子贱这个学生的道德操守是完全赞赏的,所以,孔子以十分肯定的语言说子贱是“君子哉若人”,即:君子就是子贱这样的人。在《论语》的前四章里面,关于对君子的论述就有十二次之多,当然在《论语》的后十六章之中,有关君子的论述还会见到更多,由此可知,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就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君子,而现在子贱已经成为了君子,孔子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教学成果了,老人家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的高兴与自豪了,所以又说:“斯焉取斯?”即:如果子贱不是君子,那还有什么人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呢?舍子贱还有谁呢?这是孔子十分自豪的表白与赞叹,这就是一位真正的园丁之心声。

我们学习《论语》,就应该对君子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与描述,可是,整篇《论语》对君子的概念与描述,可以说句句说君子,句句作君子,句句是君子的概念,句句是君子的品德。也就是说,儒家的教学,就是以培养出君子这己任,儒家这种教学的责任,其本身就是君子的行为、君子的品德。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孔子教育奖”,就是对孔子的教育成果的最真诚的认可,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由此可知,孔子的教育智慧,在当今的世界上,仍然是无可替代的真理!

2、【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对孔子说:“冉雍的仁道是不错,但是他的口才不好。”孔子回答说:“一个人的口才是干什么用的?如果觉得口才是为了和人家争辩的话,就会常常让人感到讨厌。一个不知仁道的人,就是口才很好那又有什么作用呢?”

做人到底是仁道重要还是口才重要呢?孔子在这里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是:“不知其仁,焉用佞?”即:一个不知仁道的人,就是口才很好那又有什么作用呢?由此可知,孔子是把仁道摆在第一位的,只有以仁道为前提之下,如果口才也好,那才是好上加好;如果不讲仁道,就是口才很好的话,这对一个真君子来说——不重要。为什么?孔子在这里为我们做了回答说:“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有一句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没有仁道的人,其口才再好,也只会是“屡憎于人”的结局。

这个向孔子评价孔子的学生冉雍的人,说冉雍是“仁而不佞”,从这一点上分析,证明古人也是喜欢能言善辩的,也是喜欢戴高帽子的,看来古今的人都是一理!因为现代人的这个爱好能言善辩、爱好戴高帽子的这个习性,有过之还无不及。

孔子教育我们后人要仁道和口才兼得,不可舍仁道而只要口才,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完全是只重口才,而仁道就完全免谈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往往能够找到很不错的工作,而那些所谓没有好口才的人,要想为自己谋一份职业也是特别难的事情,就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尽管其工作也干得很出色,那也是很能升职的。当然这种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是完全违背用人规律的,所以,凡有智慧的人需慎重,莫虚浮。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