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镜子里的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开心小脚丫

【简介】感谢网友“开心小脚丫”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镜子里的数学》教学设计(共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镜子里的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一、课前小研究

第( )组 研究者

说一说 照镜子:1、抬起你的右手,发现镜子里的你抬起的是( )手。(填“左”或“右”)

2、摸摸你的左脚,发现镜子里的你抬起的是( )脚。(填“左”或“右”)

3、我还做了几个动作:

(1) ,发现镜子里的我 ;

(2) ,发现镜子里的我 ;

(3)

画一画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你看到整个图形是什么?请画下来。

图略(技术问题,打印下来手工画上去。)

二、课堂学习

1、交流课前研究情况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2、课堂研究

1.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老师呢?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 此处隐藏14753字 ……

2、用人民币导课,让学生闭眼猜钱、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很成功。

3、设计的找一找、说一说、游戏物体面积大压小、小组讨论、探究比较方法、画图形、谈课堂的收获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考总结的机会,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4、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引导到位,有侧重。

5、最后的拓展延伸拉近了两校之间的练习,巧妙的引出了新的探究课题。

不足:

1、准备的方格纸有些小,展示时后面的部分学生看的不是很清楚。

2、小组合作学习时极个别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进去,个别组推选的组长有些紧张,汇报时不能流利、准确的表述本组的方法,老师及时给予引导。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大胆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要怕乱,让小组学习秩序化、高效化。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