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他教学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论文(推荐19篇)

淘儿

【简介】感谢网友“淘儿”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论文(共1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浅谈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论文摘要: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努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极其薄弱,尤期是人文素质的缺失更加严重。作为开展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主要载体之一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认识,确立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的教学观;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努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选用对话教育、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一、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此处隐藏30481字 ……

1.1对高职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要以高职生主体论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科学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使高职化学教育实现更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研究,真正把教学内容和科学素质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1.2对高职化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科学素质教育注重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兼顾培养学生的个性、科学思维方法、自身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要在重视基础和知识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打破原有课程单一的模式,将环境保护教育、美育教育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来,把人们关心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化学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科之间更具相互渗透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二、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2.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想。在高职化学的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教育要通过寓教于德、寓教于行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是教学培养的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品质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在教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以课本教材为基础通过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能够有效相结合,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2.2把美育教育融入高职化学教学中。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是通过对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以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手段。它在陶冶学生心灵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化学教学中引入美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美学基础理论和组织审美的实践活动,把美学理论与化学实验环境中的审美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形成化学审美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以及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美的实践与创造。

2.3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述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引入一些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课本知识在实际社会生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勇于探索和开拓,具备质疑精神和冒险精神,并采用多媒体教学、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主动创新学习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牢固。

三、结语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入科学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极其必要的。在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及美育,使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得到有效培养。同时还要把环境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际社会当中的应用有深入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学习热情。总之,在高职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是实现全面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