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他教学论文

高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论文(集锦14篇)

你算哪块小饼干

【简介】感谢网友“你算哪块小饼干”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论文(共14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高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是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最主要的课程类型,承载着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重任,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途径。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恰当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刻不容缓。建立易比较、可检查、便评价的标准体系,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导向性和控管性。本文对高职含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1高职含实践类课程

…… 此处隐藏28427字 ……

学生评价总平均分为93.05,满分例数为65例,占12.4%;同行专家评价总平均分为88.86,满分例数为0.学生、同行专家对实践课任课教师的评价总体较好.学生评价总分分布中,67.24%的评分都在91~100分数段,低于60分的只占0.38%;同行、专家评价中,55.77%的评分都在91~100分数段,低于60分的没有.按学生、同行专家分组,经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统计量为7848,WilcoxonW统计量为9226,Z=5.080,P=0.000(双侧).确切概率检验的P值为0.000.学生和同行专家评价的总分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学生从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准备、对带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授课逻辑及层次、是否结合学科新进展、是否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所有条目的优评比例均超过了60%,差评比例大多低于1%,说明学生对实践课授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见表2.同行专家从教风、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4方面对实践课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每条评价内容的平均分均在85分以上,评分位居前3的均是教风相关的项目,得分最高的是“教态严谨、仪表端正、为人师表、寓医德医风于实践教学中”这项,平均分为96.8分,位居其次的是“按教学进度实施教学,按时带教,有考勤”这项,平均分为92分,位居第三的是“教学过程规范,现场组织有条理,秩序好,学生注意力集中”这项,平均分为90.8.

3讨论

3.1学生、同行专家对实践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

学生评价总平均分为93.05,91~100分的占67.24%,81~90分的占27.81%,且学生评价10个条目的优评比例均达到66%以上;同行专家评价总平均分为88.86,91~100分的占55.77%,81~90分的占32.69%,且13个条目的平均分都在85分以上;可见,学生、同行专家对实践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总体较好.从表3学生评价中可以看出,“带教工作认真负责”,“教态自然得体,仪表端庄”“带教准时,时间安排合理,按教学计划执行”这三项平均分位居前三;表3同行专家评价中,平均分位居前三的都是A部分教学态度的相关项目;可见,学生、同行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都较好.

3.2学生、同行专家对实践课授课教师的评价分值分布存在差异

学生、同行专家对实践课授课教师的评价分值分布存在差异.学生对实践课授课教师的评价分值分布较专家同行评价分值分散,同行专家评价分值相对于学生评价较集中.学生评价中满分65例,占12.4%;低于60分的有2例,占0.38%,在同行专家评价中没有满分情况,也没有低于60分的.存在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有差异,因此对实践教学评价分值相对分散.同行专家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教学经验,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有着更为全面、公正、科学的评判,因此打分更加客观、理性,所以没有较低分数,也没有满分情况;且同行专家对实践课的评价是记名评价,评价结束及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并请其签字确认,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打分时有所考虑,因而没有低于60分的情况出现,一些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7].

3.3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进一步加强

学生评价中,按优评百分比排序,百分比最低的是第10条“启发临床思维,注重能力培养,学生易接受”,为66.1%;同行专家评价中,按平均分排序,C2“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排在最后,为85.4分.说明学生、同行专家均认为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临床思维与能力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在学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法上加强指导,以利于病史的采集及争取患者配合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实践,并与理论结合进行分析、判断.另外,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重点要抓好教学查房、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临床病例学习正确分析病情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资料,从医师们的讨论发言中学习临床分析思维[8,9],真正让学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学习.科学、合理的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馈信息,为医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10],对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