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班主任 > 班主任范文

班主任教师自我教学评价(精选14篇)

白愁瓜

【简介】感谢网友“白愁瓜”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班主任教师自我教学评价(共14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班主任教师的自我教学评价

本学年度,我担任202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学年来,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国家教育的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一、思想品德方面

在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以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忘人民教师职责,爱学校、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教育行业中不断成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工作方面

…… 此处隐藏18820字 ……

通常在教学评价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评价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评价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资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对教学关系的评价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向上能够为教学理论评价供给基础,向下能够使实践与经验评价得到升华。对于每种关系,都应当从认识、实践和价值三个角度进行反省。认识角度是对关系的客观描述,即此刻关系的状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实践角度是对关系改善与发挥作用的思考,即如何改善此刻的关系状态和怎样使关系发生作用;价值角度是对关系改变或发生作用的结果的思考,即这样的关系状态该朝什么方向改变,改变的效果如何。

(四)对教学理论的评价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在不一样的时代、价值取向、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面前,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评价有三种基本的样式。第一是对实践的理论评价。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构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经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观照、反省、联结,既能够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订正。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评价。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某一教学理论后,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还原,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中的道理、价值、方案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确定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评价。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我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经过比较不一样的教学理论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先有理论推演新理论,从其他学科不断更新的概念范畴中建构新理论,这种针对原有理论的修正、推演概括与建构就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评价。

在对教学事务进行评价时,应力求从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教学理论四个向度进行。这也是对教学现象或事件进行评价时的四个层次。如果一个评价对象能够在这样四个层面得到重新认识和理解、解释,那么这样的教学评价应当是深刻而周详的,也会获得丰硕而长久的评价效益。

在教学评价实践中,人们探索了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评价、教师团体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师与专家共同评价、教师与家长共同评价;在资料序列上,有个案评价、主题评价、学科评价、跨学科评价,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资料,有讲课评价、作业评价、评价评价、活动组织评价;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评价、教师成长评价、教学理念评价、教学改革评价;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评价日记、评价档案、评价报告、评价竞赛、评价作业①等。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除了能够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我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评价所追求的境界。

无论采取或创造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评价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两个策略。

第一,教师要坚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师经常应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明白该对哪一个进行评价,对于自我的心灵活动不明白哪些能够成为评价的话题。虽然在逻辑上能够编制出评价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一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能够评价、应当评价,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坚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评价对象。“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此刻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唤起对我们周围奇怪和古怪之物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物。”

第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评价,不仅仅对不一样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评价,对于同一个事件或现象,也要不断地持续地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总是对向它询问的人给出新的答案,并向回答它问题的人提出新的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使自我在某种对话中理解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评价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一样的或者同一个评价对象,不一样的人进行评价,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一样的时间、环境、心境下,评价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与不一样的主体共同评价,认识也会有所不一样。从不一样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评价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评价活动中,经过评价来理解对象、理解自我,让自我与对象对话、与自我对话。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