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工学交替实习心得(精选6篇)

Norton500

【简介】感谢网友“Norton500”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学交替实习心得(共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工学交替实习心得

工学交替实习心得推荐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

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 此处隐藏6946字 ……

实训第二天,继续培训,吴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先培养认知和兴趣。没有认知和兴趣的'工作是提不起精神的,是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率的工作的。这天我们玩了个游戏,分别举例70、80年代女性名字、男性名字用到最多的姓和名,然后自由组合,发现了没有,你的名字就在上面。玩归玩,老师给我们做这个游戏是有目的的。通过观察等方式,要求我们归纳总结做这个游戏的原因。这点和学校教育有很大区别,学校上课老师问问题,我们可以翻书,可以听过老师讲了内容后回答。公司的培训则不一样,完全没有可取的观点,靠自己的思考,不思考,时间就停滞,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这天老师先想讲的其实是如何进行搜索引擎优化。通过举例的名和字,我们知道了哪些字用的比较普及,覆盖面广泛的。从中总结归纳出搜索的关键词,因而得到搜索引擎优化百度排名的效果。道理很简单,但实施起来真没那么容易。

工学交替第三天,是实习的第一天。这一天,吴老师布置了任务,要求我们到各大邮箱申请用户,用于注册时的邮箱验证。在集中精力的情况下,考察我们一天能申请的最大限度,检测我们的抗压能力。第一天结束,身体极度疲惫,视线模糊。群里怨气凝聚:同学纷纷抱怨重复注册有何意义,累么累个半死;谁说对着电脑的白领好当的,一天都和电脑过,我要回学校上课!!第一天,已经把我们累到了。

实习第二天,吕经理给我们的任务是发布信息。这也是网络营销第一式:发帖。根据关键词,分别在博客、分类信息网站、b2b平台发布公司信息。这一天,吴总问我们发布的条数,我们的限度也就这一天发布信息的数量了。我很惭愧第一天发的条数没达到150条的要求,只发了91条。老师给我们归纳总结原因,他提到发帖一定要规划好,一个博客15条信息,十个博客这数量不就上去了么。

我们抱怨为什么要发没有质量的信息,只保证数量有何用?老师回答,很多的东西在保证了数量后,你会知道如何提高信息的质量。质是量演化过来的!

第三天,依旧发布信息,按照老师的方法,这天的数量的确有所提高,但并未有质的升华。未能理会老师昨天和我们说的质在量中的转化。

接下来八天,一如既往的发信息,我发现除了老师提到的注意点,我们可以先把发布的质量内容准备好,放到word文档里,发布信息的时候,ctrl+c、ctrl+v就是一条了,速度就是这么提上来的。而后,吕经理要求有我们质上的提高。我琢磨了很久,重点就在博客标题和名称,老师举得例子很生动,你要想百度精准抓取到我们的关键词,我们就要反复强调。比如你谈恋爱,想要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女朋友是谁,就只和这一个女生交往,要是你同时和很多个女生交往,别人如何知道你的女朋友是哪一个。因此,博客的标题和名称要以地域关键词与业务关键词的组合命名。果然,第二天,我的博客排名就是百度前三了。很开心,为量到质的这个变化感到满足。收货的不仅仅是心情,这是一个营销的方法,掌握这个方法,企业的广告投放规划策划已经涉及到了,至少企业网络推广的效果可以达到了。

之后的两天,我们体验了下在b2b平台发布信息的感觉,我的感觉是寸步难行。发布一条信息就验证,通不通过,心里都没底的,就是这么个没底的心情,一天的成绩屈指可数,杯了个具的。的确像老师说的,我们现在的水平经验还驾驭不了论坛和b2b平台。而我在想,要是给我时间,给我精力,我一样能掌控b2b和论坛这两个平台。

通过实习的这十三天,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在是书本里的内容如此局限狭窄。我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何如此之快,如今网民人数不断攀升,以后的网络营销会是个什么样子,有谁能拿得准,马云老师都没能预测自己能有现在的成绩。以后呢?以后就要看我们的创造了。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