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木兰花慢,木兰花慢罗志仁,木兰花慢的意思,木兰花慢赏析(合集12篇)

Asquea

【简介】感谢网友“Asquea”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木兰花慢,木兰花慢罗志仁,木兰花慢的意思,木兰花慢赏析(共12篇),供大家参考。

篇1:《木兰花慢》诗歌

《木兰花慢》诗歌十四篇

(一)

字光阴锤炼,墨香处,文心龙。古翰筑风骚,纵情山水,名利追功。现之,用心境是,抒情怀姹紫嫣红中。喜怒悲欢经历,灵魂深处明彤。

变迁,演绎朦胧。时光走,远缘茸。对雨落尘埃,世间别离,几世匆匆。安然,把浪淘沙,为时常留下艰辛弓。独向清秋寒露,亦闲朝暮收瞳。

(二)

望新晴竹畔,径阶巷,有琴桑。那画间弦中,景然悠好,安逸闲央。旧时,常吟古道,上心田明月长啸章。山水清风春草,人生浩瀚萧墙。

至情,以至仓皇。凡尘事,利禄场。切处处旖旎,佳话鲜亮,忙碌疲藏。光环,已非意向,赶匆匆骄阳化兮霜。静羽幽篁篱下,甘霖淡远金昌。

(三)

悄轻盈静坐,曲柔美,婉幽思。漫酒绿灯红,雍容华贵,烟雨颦眉。小园,从琴径里,传香声悠远透虚之。流离夕阳西下,恍惚一片光时。

叶零,满目苍枝。经晚照,境清斯。持水秀山青,画中人走,淡泊亭伊。如初,是江南景,见吹箫弹奏默相怡。朗月凝寒尘外,苍诗净去琉璃。

(四)

自时光独处,享幽寂,读诗书。入古令琴音,远尘凡圣,华丽而殊。梦间,竹身隐现,那素衣佳境意含嘘。流水高山心绪,幽帘泪滴思途。

雨声,惊醒轻乎。人过客,莫听欤。竟向往悠然,而今南柯,神怡愁禺。许多,已萧索去,可养心隽永品离疏。夜色阑珊空旷,清茶雅曲如荼。

(五)

…… 此处隐藏10085字 ……

咏月,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仅以唐宋诗词而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组织全篇,提出了某些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把酒问月》: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quot;看,这些不同的诗词都在向天提问,故此也都与屈原的《天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首《木兰花慢》实际上是继上述诸诗词之后,在歌咏明月这一题材上的新的发展。其特点可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有新意。作者不写待月,而是从月亮落去之后起笔,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翼,一会儿飞向广阔的太空,一会儿沉入深幽的海底。最令人惊异的是,生活在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在作者心目中还有了西半球(那边、别有人 间),当我们这里月亮西沉后,那边才看见月亮东升?quot;光景东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禁不住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 理,……可谓神悟。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巧妙安排神话传说。词中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加以编排,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创造出带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形象。词中神话的安排主要按三个焦点加以集中:一是人间(是别有人间…)二是天外(是天外,空汗漫);三是海底(谓经海底问无由)。三是全篇设问。词是学《天问》,故保留《天问》形式上的特点,但因词的字句可长可短,所以节奏上比《天问》更加生动活泼。

本篇是辛词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篇12:辛弃疾《木兰花慢》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