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的研究(整理8篇)

zeeee

【简介】感谢网友“zeee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的研究(共8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的研究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的研究

通过对青藏高原第二次大气科学试验(TIPEX)得到的当雄湍流资料的分析,讨论了青藏高原地区的'近地层湍流特征.结果显示:速度分量、温度和湿度谱大多满足相似理论的-2/3次方律;高原上无因次垂直速度方差在中性时与前人在平原地区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但高原上无因次水平风速方差值大于平原地区值.在强不稳定层结时,高原观测结果显示无因次垂直速度方差和无因次水平风速方差符合-1/3次方规律.在稳定层结时,风速三个分量的方差都随稳定度z/L的增大有所增大.无因次温度和湿度方差在强不稳定条件下服从-1/3次方规率.稳定条件下无因次温度方差随z/L略有下降趋势,而后趋于常数,无因次湿度方差无明显的规律.在干季以感热通量为主要地面热源,湿季两者贡献相当,潜热通量略大于感热通量.得出了不稳定层结、稳定层结情况下高原的无因次温度结构参数和湿度结构参数与z/L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中性层结时整体输送系数的实测结果.

陈联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篇2: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

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

…… 此处隐藏1988字 ……

刘洪,李幼铭,LIU Hong,LI You-ming(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篇8:六种近地层湍流动量输送系数计算方案对比分析

六种近地层湍流动量输送系数计算方案对比分析

选取30多年来近地层湍流通量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六种参数化方案,应用GAME/Tibet试验中那曲通量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各方案计算所得的湍流动量输送系数(CM)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六种参数化方案计算得到的湍流动量输送系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那曲观测站稀疏短草下垫面而言,稳定条件下当理查孙数小于0.1时,除Businger71方案存在显著低估以外,其他各方案均能较好估算湍流动量输送系数;不稳定条件下,Dyer74方案对湍流动量输送系数的估算效果最好,其次为Wang02,Launiainen95和Louis82方案,Businger71方案误差较大.

高志球,Gao Zhiqiu(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沙文钰,Sha Wenyu(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肖涛,Xiao Tao(94514部队气象保障室,济南,250002)

高超,Gao Chao(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