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水车悠悠翻雪银随笔(精选2篇)

悠哉小鲤

【简介】感谢网友“悠哉小鲤”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水车悠悠翻雪银随笔(共2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水车悠悠翻雪银随笔

水车悠悠翻雪银随笔

水车不像犁,往肩上一挂,扛着就走;也不像轧车,轱辘、坐凳分开,挑着就走。它的名字里虽然有个“车”字,却连一个车轮都没有。它不但不能载货,想要请动它,你还得驮着它。这是不是有些太娇宠了?你如果这样说,父亲就会跳出来抢白你:田干得喊人,它能给稻子清水。我不宠着它,宠你,你行吗?

水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不可或缺的农具。包产到户那会儿,全队只有六架水车,家家都想要,这也不够分啊。抓阄!父亲是会计,发扬风格,让大家先抓。等到他打开阄,上面竟歪歪斜斜地写着“水车”两个字。好事砸上头,大水也冲不走。而他却把水车让给了小东。母亲知道后,不知唠叨了多少回,他呢,只是笑笑。

父亲不在意,老天却并不给他面子。那年大旱,水田成了白地,稻叶都卷了起来。家家忙着运水,到哪里找水车呢?正是稻穗扬花灌浆的时节,这下把他急得——一天跑田里两三趟,就是找不到办法。最后,他拖着我们到水塘里去挑水。三亩多田,挑水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他牙齿咬得嘎嘣响,救一棵是一棵。幸好,雨在三四天之后就下了起来。要不然,我都要被他拖死——被扁担磨得冒血的肩头,像撒了盐,火辣辣的痛。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要做架水车。这次,父亲真的急了,不停地嘟囔着。

…… 此处隐藏750字 ……

其实,灶糖是用糯米和麦芽糖为原料做成的。我的老家过去就做灶糖,听说当年曾经在京城受到过皇帝的亲口夸奖。我小时候在乡下老家吃过家里人自己做的灶糖,那种酥脆而香甜的味道如今想起来还让人想流口水。

记忆中,我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可是一到年底,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动手做灶糖。其实,做灶糖的过程非常复杂和繁琐,然而就是在这种忙碌和辛苦中,才有了收获和品味的快乐,才有了浓郁的过年的氛围。

一进入腊月,家里就买来了糯米,浸泡上几天,放到笼屉里面蒸半天,蒸熟后摊到苇子编织的席子上,放在阳光下晒。

那时,我很喜欢站在阳光里看那些亮晶晶、油光光的糯米,它们浸润在灿烂的阳光里,似乎很安静,像一个个美丽的小精灵。

几天后,把晒干的糯米放到石碾上,让老牛拉着石碾细致地碾着。村头的碾房到了这时总是非常热闹,笑语不断,朝夕之中,在“吱扭吱扭”的石碾声里,糯米的芬芳四处弥漫。碾过一番之后,糯米成了扁平的形状,显得格外晶莹剔透,闪烁着玉的莹润光彩,接着,把碾过的糯米再继续放到阳光下去晒,晒过两天,把糯米放到大铁锅里炒。木柴的小火不紧不慢地烧,用木制的铲子来回翻动着锅里的糯米,慢慢的,糯米变成了雪白色,体积也大了许多,挡不住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炒好糯米后,把用麦芽熬制成的糖稀融化了,倒入炒好的'糯米中,拌匀,有时候为了增加甜味,可以适当放一些白糖。拌好后,撒一些芝麻,放进木质的模子里压实,然后用刀切割开来,灶糖就做成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村子里的人都在喜滋滋地品尝着自己家做的灶糖,老人们会笑着对孩子们说:“这是过去的皇帝吃过的好东西,在以前是很稀罕的哩……”

如今,乡下老家已经不做灶糖了,到了腊月二十三,我也不大喜欢吃那些买来的灶糖了。可是,每当年节到来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童年时在老家吃灶糖的情景,想起那时乡亲们做灶糖的那种忙碌而快乐的气氛。

忽然觉得,在我的人生中,在乡下老家品味灶糖真的是一种美好而难得的享受。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