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迁徒的鸟》观后感(精选17篇)

小熊猫吃竹子

【简介】感谢网友“小熊猫吃竹子”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迁徒的鸟》观后感(共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迁徒的鸟》观后感

寒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去看一部由30个科学家用了40个月拍成的电影一一《迁徙的鸟》。主要动物是:斑头雁、丹顶鹤、夭鹅、海鹦鹉等。它们春季飞往北极圈,翻山越岭,不怕恶劣的夭气,中途不吃不喝,不怕艰辛,终于到达目的地。鸟儿们在这儿生儿育女,秋季把孩子带回自己原先生活的地方。别看小鸟们那么小,可它们还是使出吃奶的劲儿,尽量跟上妈妈。

我想:迁徙的鸟儿真可怜啊!它们有的不分昼夜地飞,有的白天飞,晚上休息。但还是有种种灾难迎接着迁徙的鸟儿们:自然灾害、环境破坏、人类偷猎者们。这使鸟儿们的队伍从一队减少到一半;从一半减少到两三只。有些鸟儿因为非常疲倦,就在工厂旁休息,结果,被油浸得飞不起来了:有些鸟儿因为喝了废弃水,就中毒死亡了;有些鸟儿被烟雾熏死了;还有些鸟儿被偷猎者打死了。聪明的科学家正在想办法让迁徙的鸟儿不迁移,这样,鸟儿的只数会越来越多,不再减少,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办法!再说,绝大多数鸟儿都是消灭害鼠害虫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是农民、渔民的“助手”。在科学研宄中,鸟儿有很多用处:人们根据鸟儿的飞行发明了飞机:鸟儿还为研宄空气污染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 此处隐藏14058字 ……

胡奈赛教授尽管已经年迈八十四岁了,她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二十余年,但是她很自豪的告诉我们:她仍然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尽管在大多数像她这个年纪的人已经在家里悠闲的,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但是她却为了国家奋斗在一线,她的精神是那样的饱满,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一个年迈八十四岁的老人。在六十二年前,胡奈赛教授当年毕业留校,正好赶上了内迁西安,尽管她嘴上说着西迁的一些困难,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自豪。她的老师朱城教授因为学校设备不足,环境艰苦,便把黑板搬到家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拼命工作。最终,朱城先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程力学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但也就在那之后不久,39岁的朱城先生因病倒下,奉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她说到老师因劳成疾去年是悲伤的,但是她认为她老师付出并没白费。为我国西迁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奈赛教授告诉我们,当初参加“西迁人”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海外留学回国的优秀人才,他们放弃了在更好的待遇,放弃了家中的妻儿和老父母为了国家西部的发展,他们都经历过旧中国内忧外患的苦难,深知新中国这片教书育人、科学报国的广阔天地来之不易,“带头西迁,义无反顾。”胡奈赛教授说,虽然这些人大多数人已经过世了,但他们爱国奋斗的精神始终激励和引领着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艰苦创业。

本次的观看让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前辈一代一代人的奋斗而来的,我们应该学习前辈们奋斗的精神,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奋斗。

篇17:西迁精神观后感

“西迁精神”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他们给我们的箴言是,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征程。面对国家的战略部署,交大师生们义无反顾背起行囊,在三秦大地的一片农田上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建设西安交通大学。任程宇通过自身的学习,感受到了这种艰苦朴素,其不怕万难的精神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来说,绝不仅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的的确确是无数西部计划志愿者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条道路。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也作为一名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我认为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努力发挥本领,勇攀时代高峰,在工作条件和工作基础比过去更加优越的新时代,我们更应不断拼搏努力,砥砺奋进,用知识、用双手、用行动为建设美丽新时代,构筑伟大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西迁精神,任程宇会带着自己的理解,按照精神的指引继续奋斗。

我们要让“西迁精神”浸润我们内心。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疫情当前,我们每个公民都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积极投身国家的抗疫情战斗中去,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