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心得 > 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师教学反思(锦集16篇)

来泪泪

【简介】感谢网友“来泪泪”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师教学反思(共16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司马光》教师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师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第一自然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 此处隐藏17224字 ……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司马光砸缸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可见,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很高,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从中体会司马光的遇事沉着。)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将别的小朋友的表现和司马光的表现放在一起教学,做出鲜明的对比,学生更加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不足之处:

1、读重点段落指导读的不够,导致在表演时一些学生只有热情,缺乏用心体会后的精准到位。

2、写字教学时间仓促,未能完成。同时当孩子情绪高涨的演出后,静心写字也很难。

改进措施:

1、对于重点段落应该认真读,读到成诵的程度后再演,在表演中在再体会。

2、调整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第二课时复习生字,理解课文,表演体会。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