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心得 > 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推荐20篇)

duetoxxx

【简介】感谢网友“duetoxxx”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望洞庭教学反思(共20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 《望洞庭》教学反思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能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重了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忽视对意境的感悟。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学的难点。《望洞庭》这首诗总体给人空灵、缥缈、温柔、宁静、和谐的感受,特别是诗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谐,让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玲珑剔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丰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画面美,从而感悟空灵、缥缈的意境美。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时整首诗紧扣“和”教学,首先从“色调”方面来引导学生试着想象下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 此处隐藏12202字 ……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篇19:《望洞庭》教学反思

这首诗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山(君山)比作青螺。后两个比喻句学生能较快理解。前一个比喻句与往常不同,在平时,我们通常说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见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参考资料上这么说:“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所以这个比喻句要结合诗的意境来解说,并要先向学生介绍古时候,使用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样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铜镜都是朦朦胧胧,故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学这个比喻句,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牢牢记住一个所谓的“最正确”的答案。否则,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养得起来,写作时运用比喻的欲望和乐趣也将大大减少。

篇20:《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歌。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在让学生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诗歌,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不是硬生生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加深诗句的理解。

在教学“潭面无风镜未磨”时,我引导学生先看图,然后语言启发,这湖面怎么样?(很平静),这平静的湖面就好像——镜子,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感受湖面像镜子。但是我顺势引导,这里的”未磨“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预习,知道指的是没有磨过的镜子。我顺势启发学生设疑。”为什么不直接说湖面像镜子,,而要说湖面像未磨的镜子呢?于是我展示未磨的镜子,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镜子的暗淡,然后再出示湖面的画面,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两者的相似性,原来,没有太阳照耀下的湖面也是暗淡的,所以把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子。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