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用文书 > 个人介绍

豆瓣网自我介绍(整理13篇)

doctor

【简介】感谢网友“doctor”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豆瓣网自我介绍(共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豆瓣自我介绍

豆瓣自我介绍

篇一:豆瓣自我介绍

这篇文,主要是写给刚接触豆瓣,对于豆瓣不知如何着手的豆友。但愿通过一些未尽的介绍,对豆瓣能有一个概念,知道它能用来干什么,如何去用。至于如何去用好它——则是下篇所负的使命。az.注册豆瓣大概是两年半之前,欣赏豆瓣里的书评才萌生的念头,但那会儿很少上。而等到实际用起来,也已和最初注册隔了一年多时间——不熟悉,不会用,也便参与得很晚。

每一个网站都有初入者,而每一个初入者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迷惘。如同置身一个城市的街区里,往往只看到了城市的某一面。可又常是不经意地限制自己的足迹——不了解,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疑是足够大的限制。而这带来的,会是错过,甚至长久。 而我又知道,有些地方,早点了解,早些熟悉,会让自己觉得好得多,而豆瓣就是一个

值得早日落脚的地方——真心话。无论是为着坐拥的书城,还是为在其中所结交的友人,抑或是从此处自彼处获知的,学得的东西,收获的`快乐。 也有人会说,豆瓣一直在变,让人措手不及,有时真让人不爽,这也算好麽?不知为何,少有这般感慨。兴许是骨子里的逆来顺受或好听一点的适应力强?

…… 此处隐藏19340字 ……

篇13:致青春豆瓣影评

说心里话,我特喜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个题目,于是带着缅怀青春的敬意,希望能在电影里找回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回忆。然而电影却令我大失所望,我已经很少能在电影院里感觉到困意了。我知道这样的评价会被自诩“小清新”的文艺青年们批得狗血喷头,但当繁华落尽,电影下线时再去看豆瓣影评吧,排除了水军的因素,才能真正看出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离开青春的失落,怀念青春的主题,总会让80后们增添一些对影片的关注。再加上狂轰滥炸的宣传,网络水军的煽情与挑逗,主管部门的档期调整,《致青春》不火都不行。不过,尽管如今的赵导敝帚自珍,在名利双收的喜悦中浸淫,然而群众的眼光却总是雪亮的。

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来说,这也“太像国产电影了”。要我说,顶多就一电视剧题材,若真拍成电视剧,又要被说模仿《将爱情进行到底》了。陈芝麻烂谷子的煽情桥段,用老徐《梦想照进现实》中的话来说:“早就不稀地用了。”当然,赵导起点高,说什么也不至于去拍电视剧--这种下里巴人的玩意儿怎算得上艺术,即便本小姐也是拍电视剧出身的。

所以就拍电影呗。可是巧逃课遇上巧他妈--赶巧儿,我们80后还没从《那些年》里缓过劲来,你就照着校园DV的路子又整了一个精装版,就连女主的圆圆脸看起来也有些沈佳宜的模样,让我等文艺青年情何以堪。辛夷坞的原作本就是不入流的网络小说,你能指望电影拍出怎样的厚重感?我实在很纳闷竟然会有人说原作才更震撼心灵,那我只能说你的心灵实在太容易被震撼了。

比起本片,《那些年》里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主角们中学时的故事,因为那是青春的懵懂期。又用了相对较少的篇幅去写大学生活,因为那是青春的绽放季。几乎没有提到毕业后的任何事情。毕竟我们所怀念的青春,应该大多是在读书的时候吧。而《致青春》中却用了很多时间在主角们工作后的事,非要为这部电影安排一个结局。这就好像《唐山大地震》不讲如何抗震救灾,却在喋喋不休地写一个家庭如何团聚,此时此刻,导演已经跑偏。

而为什么九把刀镜头下的高中生恋情如春草般清新,如初乳般甘醇,而赵导处女作却味如嚼蜡,枯燥无味。这事你还真不能怪赵导,为什么不拍高中却拍大学?因为内地的中学生都没有青春,也没有办法青春。你我都是过来人,心照不宣了。

赵导的处女作,便像是一场盛大的模仿秀,将教室、宿舍、晚会上、葡萄架下等校园剧必备元素串了一串糖葫芦,却忘了裹糖。她沉浸在自我缅怀当中,却忘了还有一种叫做灵魂的东西。

相关图文

相关专题

推荐文章